VATS是胸腔鏡手術(Video-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)的縮寫,是一種微創的胸腔外科手術技術。與傳統的大切口開胸手術不同,VATS胸腔鏡手術是透過單一或多個小切口,在胸腔鏡輔助下,由手術醫師操作器械進行手術。
相較傳統開胸手術,胸腔鏡手術優點有:傷口小、疼痛少、復原快、住院時間短,就讓吳青陽胸腔科醫師帶你了解胸腔鏡手術過程、費用及術後照護吧!
胸腔鏡手術過程解析:術前到術後護理
胸腔鏡手術術前準備:
1.影像評估腫瘤狀況
包含腫瘤大小、個數,以及侵犯狀況(T)、淋巴結侵犯狀況(N)、有無遠端轉移(M):
- 電腦斷層CT:分析腫瘤大小、形狀、均質性與邊緣狀況
- 正子攝影PET:確認是否有遠端轉移
- 腦部核磁共振MRI:檢查是否轉移至腦部
2.心肺功能評估
- 心臟超音波:確認心臟是否能承受手術
- 肺功能測試:評估手術後肺部損失與恢復能力
3.手術計畫擬定
包括術前模擬及腫瘤定位兩個步驟:
- 術前模擬:術式設計會先選擇解剖性切除或楔狀切除,並模擬手術步驟、切緣與腫瘤的距離,同時評估預計切除的肺容積及可能損失的肺功能。
- 腫瘤定位:標定腫瘤位置使之術中可見,作為確保腫瘤與手術切緣的距離的參考標準手術流程。
胸腔鏡手術過程說明
- 術前以氤靛綠進行腫瘤定位(黑色星號),標記出腫瘤位置。
- 在完成相對應肺動脈、肺靜脈、肺段支氣管後,利用靜脈注射氤靛綠,確認肺段邊界(黑色虛線)。
在高解像度螢光內視鏡的協助下,除可見之前定位的腫瘤(黑色星號)外,亦可見預計切除肺段因血管被結紮斷離,不會出現氤靛綠染色;而相對預計保留肺段由於經靜脈注射氤靛綠可經血管讓標記出來。
- 利用自動吻合器沿著標記出的肺段邊界進行斷離,可見所標記腫瘤位置與手術切緣距離(藍色雙箭頭)。
- 完成手術後肺段介面。
- 保留肺段血管狀況。
- 經單一手術切口(2-3公分)完成手術後,經原傷口放置胸腔引流管。
胸腔鏡手術術後照護重點
- 術後止痛:術後疼痛控制會依不同機轉搭配使用口服止痛藥、注射類鴉片、自費藥物或PCA等方式,目標是將疼痛降至可接受範圍,幫助患者順利進行術後復健。
- 胸腔復健:術後可使用誘發肺膨脹器輔助咳嗽,必要時抽痰、進行胸部物理治療或氧氣支持,以預防肺塌陷並維持良好血氧。
- 引流管照護:定期檢查引流液的量、顏色及是否有漏氣,若引流量少且無氣漏,可考慮移除管路
- 傷口照護:保持傷口乾淨乾燥併留意紅腫、滲液等感染徵象。
- 營養支持:鼓勵高蛋白飲食,有助於傷口癒合與體力恢復。
- 活動與復原:通常手術後24小時內鼓勵病人下床走動,以減少血栓風險並促進肺部恢復。
- 術後追蹤:端視手術切除檢體的病理化驗結果,可於門診與醫師討論擬定個人化追蹤計畫。
立即諮詢 吳青陽胸腔外科
專業胸腔外科醫師,全面處理胸腔疾病!
精準胸腔手術,線上即時諮詢服務
胸腔鏡手術有哪些分類?
不同胸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的比較如下:
項目 |
多孔胸腔鏡輔助手術 |
單孔胸腔鏡輔助手術 |
扶鏡手臂輔助胸腔手術 |
傳統開胸 |
|
Video-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|
Robotic-Arm-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|
Open Thoracotomy |
視野畫面 |
- 3D內視鏡,立體影像
- 4K螢幕,高解析度影像
- ICG內視鏡,觀察螢光染劑定位的腫瘤位置或組織血液供應
|
2D平面影像,直接目視 |
傷口大小 |
其中一個切口較大,約3-4公分左右 |
單一切口,約3-4公分 |
可為- 多切口:其中一個切口較大,約3-4公分左右
- 單切口:約3-4公分
|
單一切口,約10-15公分 |
手術時間 |
主要取決於術式而有不同,需與醫師諮詢了解 |
住院天數 |
術後再住院約需3-5天 |
術後再住院約需3-5天 |
術後再住院約需3-5天 |
術後再住院約需7-10天 |
疼痛感 |
中度 |
中度 |
中度 |
大 |
恢復時間 |
取決於傷口恢復,及手術術式的不同,需與醫師諮詢了解 |
復發/長期存活 |
5年存活率,依腫瘤期別而異 |
胸腔鏡手術費用要多少?
胸腔鏡手術費用會因手術方式而有所不同:
- 傳統開胸手術通常由健保全額給付,基本上不需自費。
- 多孔或單孔胸腔鏡手術,會使用特殊規格的內視鏡設備或其他醫療耗材,而產生自費項目,建議術前與醫師確認。
- 扶鏡手臂輔助胸腔手術:需額外負擔扶鏡手臂設備耗材、內視鏡設備及其他醫療耗材,費用相對較高。
此外,若為肺癌手術多數情況需搭配高階影像設備進行精準切除,自費比例也可能高於其他手術,務必於術前諮詢並索取詳細報價說明。
胸腔鏡手術後疼痛會很嚴重嗎?
胸腔鏡手術後疼痛通常在前一至二週較為明顯,但大多能透過藥物有效控制,並不至於影響基本活動。
醫師會根據個別狀況,使用口服止痛藥、注射型止痛劑,或必要時採用自控式止痛(PCA)與肋間神經阻斷等方式,將不適感降至可接受範圍,幫助患者順利展開術後復原計畫:
- 術後初期(第1-5天,住院期間):使用誘發肺膨脹器以及有效咳嗽,幫助排出痰液;踝關節活動與抬腿運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;進展到短距離行走。
- 初步康復期(第1-2週,居家):每日散步,每次5-10分鐘;每天2-3次溫和伸展,特別是肩膀與胸部,避免關節僵硬。此時須避免搬重物(超過5-10公斤),以及過度劇烈的上半身活動。
- 逐步增強期(第3-6週):漸增步行時間(目標:每天30分鐘);可加入輕度有氧運動(如健身車、慢速走步機);可開始輕微重量訓練(視體能而定)。
- 全面恢復期(6週後):可恢復中度到劇烈運動。
立即諮詢 吳青陽胸腔外科
專業胸腔外科醫師,全面處理胸腔疾病!
精準胸腔手術,線上即時諮詢服務
胸腔鏡手術有疑問?醫師來解惑
Q1.為什麼胸腔鏡手術後肋間神經痛?
術後肋間神經痛主要是因為:胸腔鏡手術過程中器械可能壓迫或損傷肋間神、胸管或傷口周圍的炎症反應、疤痕組織或神經瘤所引起。
臨床上的常見的症狀包括:鄰近傷口肋骨出現尖銳、灼熱或鈍痛或是深呼吸、咳嗽或身體移動時疼痛加劇。
術後肋間神經痛可持續數週(急性)或更久(慢性術後胸廓痛症候群),可採用的治療方式包括:藥物控制、局部治療、改善姿勢與肌肉伸展的物理治療,藉以減少疼痛與僵硬。
Q2.胸腔鏡手術風險很大嗎?
胸腔鏡手術風險與發生機率:
- 一般手術風險:出血約1-3%(可能需輸血或轉開胸);感染約2-5%(傷口感染、肺炎或胸腔積膿);麻醉併發症小於1%(噁心、嗆咳、嚴重反應極少見)。
- 肺部相關風險:氣漏超過5天(持續性氣漏)約5-15%;肺塌陷(肺不張)約3-7%;呼吸衰竭小於2%(多見於原本肺功能差者)。
- 心血管風險:心房顫動(不規則心跳)約10-15%(多見於高齡患者);其他心臟併發症小於1-2%。
- 轉為開胸手術的機率轉換率:約2-10%(原因包括出血、沾黏、視野不佳等)。
- 神經與慢性疼痛:肋間神經損傷或慢性疼痛:約10-30%(但病患嚴重程度不一)。
- 慢性術後胸廓疼痛症候群約5-20%。
Q3.胸腔鏡手術肺多久復原?
胸腔鏡手術相關恢復時間簡介如下:
- 術後24小時內,通常可下床活動。
- 胸管通常在1-3天內拔除。
- 住院時間一般為3-5天,視病人狀況與手術類型而定。
- 出院後1-2週內安排回診。
- 數天內可恢復輕度活動;大多數病人在 2-4週內可恢復日常活動。
Q4.胸腔鏡手術後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?
胸腔鏡手術後運動目的在於恢復肺功能與呼吸能力,預防肺塌陷與肺炎,並促進血液循環,降低血栓風險恢復體力與行動力。
- 術後初期(第1-5天,住院期間):使用誘發肺膨脹器以及有效咳嗽,幫助排出痰液;踝關節活動與抬腿運動,以促進血液循環;進展到短距離行走。
- 初步康復期(第1-2週,居家):每日散步,每次5-10分鐘;每天2-3次溫和伸展,特別是肩膀與胸部,避免關節僵硬。此時須避免搬重物(超過5-10公斤),以及過度劇烈的上半身活動。
- 逐步增強期(第3-6週):漸增步行時間(目標:每天30分鐘;可加入輕度有氧運動(如健身車、慢速走步機),可開始輕微重量訓練(視體能而定)。
- 全面恢復期(6週後)可恢復中度到劇烈運動。
胸腔鏡手術找專業醫師評估,推薦吳青陽醫師
胸腔鏡手術關乎精準與安全,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至關重要。
吳青陽醫師長期專注於胸腔鏡手術與肺部腫瘤手術,具備豐富臨床經驗與先進技術操作實力,從術前評估到術後照護皆細心專業,深獲病患信賴。若對胸腔鏡手術有疑問,建議預約吳醫師胸腔外科門診進行個別評估。
立即諮詢 吳青陽胸腔外科
專業胸腔外科醫師,全面處理胸腔疾病!
精準胸腔手術,線上即時諮詢服務
看完胸腔鏡手術,延伸閱讀: